2015年赵崎院长访谈( 下 )

 

 

赵老师,您的第一本专著是三联书店出版的『三字经诠解』,在大陆引起了很大反响,并且还得到了台湾佛教团体的协助在海外进行出版,为什么您会选择诠解『三字经』这本启蒙读物来作为您的第一本书呢?

 

赵师:在我很小的时候一次生病卧床,我母亲给我带了一套带拼音的插画版『三字经』,虽然当时很多内容都看不懂,但却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记忆。直到几年前一次机缘我又重新翻看这本书,才发现真是如获至宝,难怪古人尊其为「袖里通鉴纲目」,的确名副其实。而在那以前我和很多人一样,一直以为『三字经』只是几句「人之初,性本善」的少儿口头禅。

 

其实,古人早已对其有一个很高的评价:「若能字字知诠解,子史经书一贯通」,就是说如果『三字经』里的每个字你都知道它的含义,那么古时的诸子百家、历史、经典、诗书等等,你就都通晓了,这显然不是一本给小孩子看的童书。如果说『三字经』是一本启蒙读物,它是对整个「国学」的启蒙,而不是对「幼儿」的启蒙,对于现今的大多数国人来说,国学的启蒙才刚刚开始。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发心将『三字经』以完整的体例,用现代文诠释出来的原因。

 

 

 

现在很多针对中小学学生的国学书籍,会采用画册的方式出版,对此,您将来出版的书籍会采用这种方式吗?

 

赵师:以画册的方式出版国学书籍,一直以来是我的一个理想。国外的经典名著,几乎都有做成精美画册的童书。而我们国学的普及,不只要出版成年人阅读的版本,同样也要出版适合孩子看的漫画书,并且插画的品质很重要,不仅要是中国风,而且要有灵气,能够营造一种意境,使孩子从小对国学产生向往。同样这样的画册也可以给有童心的成人作为日常的画册赏析。所以我们书院也一直在寻找有此番理想的插画师,一同设计和出版,为我们中国孩子量身定做的国学漫画书。

 

 

 

您接下来有具体的出书计划吗?如果要读您出版的这些书,哪一本是您觉得的首选呢? 

 

赵师:接下来的大部分时间,我还是会以禅修和讲课为主。关于书籍的出版,会以这几年不同系列的课程录音为底稿,整理并编辑出版。我的每一本书都可以做为首选,虽然不同内容,但是风格一致,都是由易到难,一以贯之的。其中『增广贤文诠解』的内容会比较特别。

 

 

 

赵老师,现代人认为中医很玄妙,您曾在中医院任过职,现在书院也开设了中医课程,请问贵院开设的中医课程与普通医学院校中医课程有何不同? 

 

赵师:如今多数的中医院校课程都是「双系统」教学,即中医的内容和西医的内容混同着讲解。这种方式名为中西互补,实则画蛇添足,流弊甚深。不同的理论体系,有着不同的看待问题的视角,中医和西医在看待疾病的观念上是截然相异的,所以治疗的入手点也是不同的:如同感冒发热一症,西医的着眼点是消除症状,即以减轻感冒症状之药,辅之退热针。而中医则须寻因于感冒之初,是受风热之邪,亦或是风寒所致。不同之因,给与不同之药,其着眼点在人体之阴阳盛衰,以期用药之后人体之阴阳归于平衡。

 

不同的医理看待事物的本源理念是不同的,中医之理秉于阴阳,化为五行。所以,要真正认识中医,关键在于掌握汉学之基的「阴阳五行」。在我院所授的中医课程,是纯粹的中医体系,不夹杂西医的理论,即用汉学的思维体系来贯穿整个中医脉络,一以贯之。

 

 

 

您刚才提到「阴阳五行」之学,我们发现在书院的国学启慧系列中有相应的课程,其他院校很少会单独就其开设课程,这是为什么呢?

 

赵师:启慧课程的内容是我们书院所独有,「阴阳五行」是其内容之一,也是我们整个国学脉络的源头,对国学的理解和修证都至关重要!但是现今多数的国学课里,只将其作为一个名词概念一语带过,不要说有体系性的讲解了,就连对五行概念的正确解释都微乎其微。而在我们书院,阴阳五行课程上下共20个课时,它是贯穿整个中华国学脉络的系统。学完这一课程,大家再翻看古代经典,则会豁然开朗,了了分明。

 

 

 

赵老师,目前大多国学机构都只针对小朋友们开设国学课程,而据我所知,贵院的核心课程却专为成年人所设,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吗?

 

赵师:国学需要知解,更需要悟证。前者可以通过知识来传播,而后者则需要在生活中修行体悟。市面上的多数国学机构的课程只是对古代文献进行释义和背诵,这种仅做知解的方式给孩子进行国学启蒙是可以的,而为有生活阅历的成人宣说儒释道之精微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书院的国学课程,无论是启慧系列还是诠解系列,都是以修行实证的角度进行教授,正因为这一点,特别受到成人朋友的欢迎,这也是我院的核心优势和与众不同的地方。当然,我们书院为儿童(3~13岁)开设的国学启蒙班,其教育理念和内容方法也是独树一帜的,具体可参见我们启蒙班的课程简介。

 

 

 

近几年,西方身心灵研究非常盛行,而您与几位世界知名的身心灵导师也颇有缘分。听说您能通过催眠追溯前世今生和开启人体潜能,学员们对此都很好奇,您能简单介绍一下吗?另外,这些与我们传统意义的国学有什么联系吗?

 

赵师:在西方通过催眠对前世今生进行探索,已经快半个世纪了,只是为大多数人所了解则是近几年的事。无论是布莱恩维斯所写的『前世今生』系列,还是朵洛莉丝凯南的『回旋宇宙』系列,都是其中较知名的催眠案例汇编。而在东方,关于前世今生等生命科学的探索则可追溯到千年之前,无论是道家还是佛家对此都有实际的开示和修证。 而通过催眠激发人体的种种潜能,早在民国时期,当时的中华心灵学会就对此有很多的实验和成果。更不用说我国自古以来,儒释道三家都在教授和实践人与宇宙的关系,而且其成果比之现代催眠更深入和彻底。

 

要说催眠学和国学之间的联系,催眠时被催眠的人要被导入特定的催眠状态,正如同禅修打坐时的「入定」一样。而且催眠状态和入定状态都有不同层次的深度,所入之深度不同,所引发的效果也不同。打坐入定是「主动」为之,靠的是自己禅定功夫;而催眠状态是「被动」导入,关键是催眠师的水平,催眠师的水平差之毫厘,催眠效果则谬以千里。

 

 

 

我们注意到书院里无论教职人员还是学员都很有礼貌,您在很多场合也特别强调礼节的重要性,并在书院规定了专门的学员礼仪和教职礼仪,为何您对礼仪如此重视呢? 

 

赵师:我们知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礼仪,东方人有东方人的礼仪,西方人有西方人的礼仪。比如见面问候,西方人以法、德为例,见面会有特定的贴面或握手方式,针对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问候方式;东方人以日、韩为例,见面的问候语和鞠躬也都有特定的方式。然而,如今之中国,见面的问候只剩下一句「嗨」或者「吃了吗」,即便重要场合也只有「你好」草草应付。

 

礼节之意义可大可小,就其最基础的作用来说,则是教人如何应对、如何谦恭。不然的话,人与人之间相见则手足无措,遇事则不知谦让。这也正是为什么,如今大家相见时,往往彼此都不知道该怎么表达礼貌,是该学习西方人握手、贴面呢?还是给人鞠躬、拥抱呢?于是乎,你行你的礼,我行我的礼,千奇百怪让人手足无措。再如地铁公交上,什么时候大家才会意识到「先下后上」不是一种空谈,而是势在必行的礼节呢?同样,人们在过马路时,很难在「车不让人」的横道线上得以安心。这些对于一个有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来说,着实是一种羞耻。

 

今日之中国,在各个层面都亟需倡导礼节,而礼节之倡导不是高谈阔论的流于形式,而是从我们身边点滴小事开始的恭敬和友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礼节之培育,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几代人的言传和身教,所以从我做起,从正心斋国学书院做起。

 

 

 

赵老师,书院里香气怡人,还有舒缓的音乐,这些都有什么特别讲究吗?

 

赵师:书院的音乐是特制的中国风和佛音,能让学员浸沐其中,心情得以舒缓。而香薰则是我们专门调配的,白檀加之藏熏,可以使学员平日工作中的压力得到缓解。另外,不同课程的教室会相应调配不同的香熏,譬如玄武室的香薰是琦楠系的沉香,有助安神醒脑。音乐和香薰的目的都是为了使我们的学员得到全身心的放松,并享受学习的过程。

 

 

 

赵老师,书院所有课程均是以小班形式授课,每班学员从几人到最多二十几人不等,这与一般机构动辄百人的授课方式很不一样,为什么您会选择以小班方式授课? 

 

赵师:我始终认为,教育需要因材施教,特别是国学教育,越是有启发性和实证性的问题,越是需要师生间的良好互动。国学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思维的启发,国学有其独特的体系,而每个学员也有其固有的思维模式,这两者之间可能相合,也可能相左,这正是老师需要为学员量体裁衣的地方。

 

小班化的教学,虽然对于老师来说,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成本来授课,但是却确保了每位学员都能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而老师也能就此进行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小班化的形式可以使学员之间更好地熟悉彼此,相互学习探讨,藉此成为修行中的益友。

 

 

 

赵老师,您创办正心斋国学书院五年多来,在国内外都有过讲学,并专门为大陆和港台的工商界和政法界人士,开设过『阴阳五行』和『易经源流』等国学讲座,在您的历次授课中,给您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什么? 

 

赵师:在这几年的讲座和授课过程中,有几件事情给我印象很深刻:

一次是受邀在台湾一律师事务所开设「阴阳五行」的讲座,课后问答环节时,一位台湾立法院委员(系该所创所人)很有礼貌地问了我这么一个问题,他说:「赵老师您刚才谈及国学时,说主要有儒、道、释三家,可是佛教是来源于印度的,也能算我国的国学吗?」当时在大会议室的角落里有一株盆栽,于是我指着盆栽问他说:「请问这株盆栽是贵所的吧?」他点头称是,我于是学着他的口吻回答:「我猜想它之前也来源于别处吧?」片刻之后,老先生破颜而笑。这是一个从源头性上引出的好问题,可惜这个世界本没有源头,因为它是圆的。

 

另一件是在上海某高校给外省官员上「易经源流」的课,大家听得非常认真,本来上午的课一直被要求拖堂,直到午间的饭点都过了。下课后有些学员说他们还想继续再听,本来以为我一节课能把『易经』的重点给讲完的,他们就可以学会占卜了。虽然很高兴他们能欣然于听闻纯粹之国学,同时也感慨国人受快餐式教育的毒害之深。国学之精彩,正在于你发现了其中的奥妙,而这一点恰恰不是如今普遍的灌输式教育能做到的。即便是学个车大家都要个把月,更不用说学习纯正的易理了,这岂是一两节课就可以快速见效的?学习需要热情,更需要踏实。

 

还有就是每次给外国人讲国学,如果我不是用汉语讲,而是用英语来表达,会发现对方很难理解相应的意境,甚至有些国学的概念在英语中并没有其对应的表达。有趣的是,如果来学国学的外国人学过一段时间的汉语,我同样用英语讲解国学,他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力会大大提高。这一点让我相信,语言不单单是简单的文字交流,它还承载着特定的思维方式。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任何的本土文化和宗教都是扎根在所承载他的语言文字中的。所以,要想学好我们的国学,首先要先学好汉语。这也让我想起『圣经』中的一个故事,人类原本说的都是同一种语言,因为想建造巴别塔来通天,触犯了上帝的权威。为了瓦解人类的团结,上帝令人类一夜之间开始说不同的语言。这一结果也许不仅仅是使人类彼此不能交流,更是使得人类在根本上分化出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 参佛二要

    参习佛法者,有二要须明了,方始承佛经之真意,而不为相碍。一者,凡所言法,皆为应对,毋生定法之执。二者,凡所言法,皆需媒介,毋为名相所碍。以上二者,只缘时过而境迁。故今人参佛,不可不慎!

    1 2021-07-07
  • 打七拾遗——坐上是磨刀,坐下方用刀

    心密的打七,不同于佛七和禅七,心七要彻夜持咒结印,为得深入禅定,而克期取证。细说来,七日内,前六日需要在坐上12小时,期间两次下坐行日常方便,第七日则需要上座18小时,所以若行者平日不能真修实练,心七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1 2021-07-07
  • 2015年赵崎院长访谈( 上 )

    Q1: 赵老师好,很多学员对您的个人背景感觉非常好奇,都知道您自幼寻师访道,修习禅法和内家拳。上网一查,才发现您还有心理学和法、商的学历背景,那这些背景与您现在发愿创办国学书院,有何关联吗?
    赵师:首先,无论是儒、释、道哪一家,作为一个修行之人,不能只重理说而不经实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寻师访道,更需自修自悟。其次,自修自悟,不能住名相。无论是世间法还是出世法,要不起分别,随缘修持。当小溪归入大海,因缘具足时,也就有了如今的「正心斋国学书院」(现「赵师汉学书院」)。

    165 2021-08-30
  • 2015年赵崎院长访谈( 下 )

    Q1:赵老师,您的第一本专著是三联书店出版的『三字经诠解』,在大陆引起了很大反响,并且还得到了台湾佛教团体的协助在海外进行出版,为什么您会选择诠解『三字经』这本启蒙读物来作为您的第一本书呢?
    赵师:在我很小的时候一次生病卧床,我母亲给我带了一套带拼音的插画版『三字经』,虽然当时很多内容都看不懂,但却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记忆。直到几年前一次机缘我又重新翻看这本书,才发现真是如获至宝,难怪古人尊其为「袖里通鉴纲目」,的确名副其实。而在那以前我和很多人一样,一直以为『三字经』只是几句「人之初,性本善」的少儿口头禅。

    1 2021-08-30
  • 思路不清是妄念造成的,心量是被委屈撑大的 | 赵师面对面问答

    2021年第二期 赵师面对面Online问答内容

    121 2021-09-03
  • 把我们的专业度提高起来,这样的话做事情才稳|赵师面对面问答

    2020年第三期 赵师Online面对面问答

    152 2021-09-05

推荐阅读

关注公众号看更多内容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我们为你提供更多内容,随时随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