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闲事 VS. 热心肠,差别就在是否「被人需要」| 赵师问答

 

 

「赵师面对面问答Online」是每两周举行一次的线上“零距离”倾听赵崎老师应机答疑的活动。赵师面对面从2016年开办至今,已为数以千计的学人答疑解惑、慧启心性。本期为2021年第1期部分问答的辑录。

 

赵 / 师 / 问 / 答

 

学员1:老师晚上好,请问老师,如何分辨「热心肠」和「管闲事」、「好人」和「乡愿」、「与人为善」和「巧言令色」?

 

赵师:实际上,如果问题问到这种细节处,问到跟生活接轨的地方,那就是真的发现自己的问题才问的。这种问题往往都是好问题,这就是到点上的问题。就比如说,什么叫做「好管闲事」,什么叫「热心肠」,你说怎么分辨?实际上所有的这些问题——是个「老好人」还是「乡愿」?从两个角度我相信都能够解答。就从两个角度,之后发生事情的时候一定要牢记这两个角度。

 

首先,是不是去凑热闹、多管闲事,还是热心肠,怎么看?看有没有「被需要」。比方说,一条街上家长里短发生了以后,你看总是有这个人在;一个地方开始发声音了,这个人又来了,这就是喜欢凑热闹。为什么?其实他没有被需要,他是自己想去,自己的好奇心很重,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爱管闲事」;如果说有一件事情别人在呼救,比方说家里有困难,这个人知道了,或者有人跟他说了,或者这个人看到人家家里很困难,那这个时候如果每一次他能够到场去给到别人帮助,那么他给到的是别人需要的帮助,这叫做「热心肠」,能理解吗?

 

另外,有些人是这样的——七大姑八大姨他经常到你家来跟你聊,送点东西,比如送个粽子、送个红烧肉,然后他就跟你聊、听你的问题,从头到尾把你家里打探一遍,诸如此类,那也不一定叫做热心肠。因为这个东西你需要吗?问题就是,你需要不需要。你在去关心别人的时候,别人需要吗?这是第一点;你能不能给到别人需要的东西?这是第二点。这点其实可以引申出第二个角度。

 

「被需要」之外的第二个角度就是我们佛家讲的一个道理,当你给别人帮助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布施的「三轮体空」。这个东西记住了以后,我相信自己的心里会轻松不少。这是我以前讲过的,再讲一遍。

 

「三轮」就是布施的这个人(我);被布施的人(你);布施的东西(比如说一粒糖)。你喉咙不好,我给你一粒薄荷糖,那这件事情首先是「被需要」了,因为第一个前提已经结束了,不是说别人不需要。比如说这个人现在觉得很冷,你给他一根冰棍,说:「哎,吃!」,这个就不是别人需要的。因为有可能你此时很热在吃冰棍,你跟他说一起吃,那你要看看这个人是不是需要,前提是他需要。

 

他这个时候喉咙不舒服,你给他一粒薄荷糖,那么这个事做了以后,一定要记住「三轮体空」,刚刚这三方——布施者、被布施的人还被布施的这个物,其实都是空的。这样的话,内心中没有纠结,也没有这种荣辱观。

 

有时候人就是因为荣辱观太强,会导致逼着自己要去做那样的打引号的「好人」。比如说这个人喉咙不好,我每天就给他薄荷糖,过了几天我忘了就没给,那我内心中怎么办?我会想着「哎呀,我忘了」。如果三轮不空的话,我会想:首先,我忘了,那我是不是不好了?其次,他可能会觉得我忘了,会不会觉得我不好?还有我没有准备薄荷糖,是不是我也有问题?都纠结在里面。或者还有人,给了他一粒糖会想着,我了给他一粒糖,多贵重或者多怎么样。如果一直在纠结这三个点的话,那这个布施的行为,或者这个帮忙的行为,还不如不要。大家能理解吧?

 

这其实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道理。就比如说你真的帮了一个忙,那么这三方都要空的,不管别人怎么想你,你怎么想这件事情,还有这件物本身它的价值,其实都要空;不空的话,这件事情就留在你心里又变成了一个种子,而且这个种子不单单是个善业,可能也是个恶业。因为,如果这个人很虚荣,他一直会惦记着;就算是个善业的话,我们也要把这个东西放下。这样我们在刚才这种日常生活中就不会有太多纠结的事情了,对不对?

 

「三轮体空」特别针对有些时候太热心的人,就是好管闲事的人。我们身边其实有些这种人的,当然现在在一些节奏很快的城市里,这些人往往少,可能还显得比较珍贵,对吧?但是如果我们当中有这样的人,那么对你自己来说,会不会感到困扰?如果这些事情真的困扰你,今天记住我讲的这两点,请一定要记住,而且不是等到事情发生的时候再记,事情发生的时候一定要用。什么时候记?就现在开始,平时的时候记,就是那个两点:

 

第一,你是不是被需要,是不是有给别人需要品的能力;

 

第二,如果做了这样的布施,不管是财布施、法布施,还是无畏布施,做完这件事情就空。

 

我知道第一点很难,第二点更难,但是如果不这样的话,但凡是好事,它可能也会留下业因,不只对你,还有对别人。所以说我们想一想,有时候做好人是不容易,对吧?那这个问题就解答到这里,特别给予热心肠的人,我希望对大家有点帮助。

 

 

 

学员2:请问老师,如果一个人在任何地方地方都没有被需要,他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赵师:第三个问题看上去是很悲观的一个问题,实际上这第三个问题根本不存在。只要你生到这个世界上,你肯定是被需要的。你生下来的时候,那一定是你爸妈需要你,就起码也是这样的,哪怕他不说,哪怕嘴里一直骂,从小骂到大,但实际上一定需要,不需要你不会被生出来,不管是他们意识得到的意识不到。就像是孩子其实是家长的一种功课,家长是需要的,可以教他们很多东西,可以给他们很多温暖,或者给他们不一样的世界,那有些如果是真的不需要的话,他就不会养出来。不管是准备好的,还是意外的要了这个孩子,所以只要你存在,那一定被需要。

 

其次,你远远不止这些被需要的。你只要在一个学校里,你只要在一个社区里,你只要身边有朋友,哪怕你身边有猫有狗,哪怕你身边有植物,你都是被需要的。比如上一个问题说的,是不是被别人需要,你怎么来确定呢?你绝对不能只是别人说他需要你,如果只是这样的话,那自己的觉察力太弱了。比如说小猫小狗,它跟你说了吗?比如我们自己也知道,如果我们某个时候很需要一个人或者很需要别人帮忙,会一直挂在嘴里说吗?真正的大忙我们是不会说谢谢的;真正别人对我们好我们是不会马上就对别人讲:哎哟,谢谢你,我一定要给你多少东西作为回报,我一定要给你多少钱或者怎样,不存在这样的,是不是啊?比如亲人或者至交,大家在一起会真的马上这样讲出来吗?不会的。所以说被不被需要,不是靠听这个人讲或者听对方讲的,不是这样的,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活着多无聊啊,什么东西都是嘴里说的,那是不可能的。自己有时候要用眼睛看,而且看也不是真的,眼耳鼻舌身意,有时候还要用心去感受,对吧。再不行的话大家可以学学员A多做梦啊,梦里也可能是被需要的。

 

这个话题又跳到上一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和上一个问题是连在一起的。我其实还想说,帮助别人也是这个道理。越被别人需要的人越有存在感,越过得好,这个是真的。这绝对不只是宗教上的教义,大家只要有感受,只要去做过就知道了。但是被别人需要,你不能一厢情愿地觉得别人需要。一个多管闲事的人和一个真的喜欢帮助别人的人是不一样的。如果你特别想去帮,不管怎么样都想去帮,实际上是你想、是你需要,而不是别人需要。

 

如果你经常想要去管闲事,经常想要去问东问西,实际上这不是别人需要你,而是你需要别人——你经常需要别人看似需要你的需要你。你经常需要这样,所以说没事情的时候也要跑出去问问,没事情的时候要东看西看;别人不需要你买点什么东西的时候,你还要去买点东西;别人不需要你做什么事情的时候还要做,实际上这是你内心中的需要。其实你完全可以把时间省下来,去做别人需要你做的事情,如果你真的想被需要。

 

又回到这个问题上来,实际上没有人是不被需要的。有时候觉得自己不被需要正是因为其实你不想去做别人需要你做的事情,然后有了很多的时间就开始空想、发呆——我做点什么呢?我有什么意义呢?但实际上我相信,这样的人好好地想一想,特别是打坐的时候,特别是安静的时候想一想,别人需要你的事情难道不多吗?如果不多的话,哪怕就那一件事,你做好了吗?我们有没有把真正的时间去做那个事情?如果没有的话是为什么呢?明明别人需要的为什么我们不能好好做呢?因为我们不愿意,又怕吃苦,要偷懒或者种种平时我们不愿意承认的原因。但是打坐对着自己的时候或者忏悔的时候,这个时候就会承认,就会看清楚了。那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啊?如果你真的想帮助别人,去做别人需要我们做的事情。

 

而且话再说回来,其实如果别人真的不需要,你一天到晚想主动给别人提供帮助,这种帮助也是很廉价的,它不可能真的有太多实际的意义。而且有时候你也仅是嘴上随便说说,真的让你做点什么的时候又觉得不行了,对吧?比方你说:「你家院子好脏,我来给你打扫吧。」别人没让你打扫,你这一说,别人就答应说:「那好吧,你来吧。」比如说你昨天九点钟管的闲事,第二天早上九点这个人如约而至,啪啪啪敲你的门,说:「隔壁老王,你给我家再扫一下吧。」你这个时候觉得怪了,心想你为什么要差使我啊?你可能还不开心,但是昨天这个时间点是你自己去说的。因为你是随心所欲,其实是你想要去到人家家里去溜溜,对不对?你想要到人家的院子里去看看,是你想要做老王,你并不是想要去帮助别人。如果真的帮了,那么别人就每天盯着你,你要吗?我们再把这两个问题连起来想一想。

 

这两个问题就说到这里,其实说了挺多的了。但是我想如果有这方面问题的人,就算在听的时候他们可能还是会故意地要忽略一些地方,所以有语音在就是这点好,你听一遍,不够的话再听一遍。然后大家如果有什么感想的话,可以就这样随便发出来,也不用非要完美主义的逼着自己写一篇非常长的心得。

 

 

  • 月关微澜——也无风雨,也无晴

    数月前,借着书院搬迁的空隙,我有幸以心密打七的方式,在山里闭了一个月的关,心中多少扬起了些许微澜。对于打七的小感,去年我分享过一篇『打七拾遗』的心得。此次,想针对平日大家关心较多的几个问题,聊上几句。

    62 2021-07-07
  • 2015年赵崎院长访谈(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寻师访道,更需自修自悟。其次,自修自悟,不能住名相。无论是世间法还是出世法,要不起分别,随缘修持。

    89 2021-08-30
  • 『 Nobelesse ·望』专访赵崎院长

    国学需要知解,更需要悟证。前者可以通过知识来传播,而后者则需要在生活中的修行来体悟。

    64 2021-08-30
  • 和讯网『财智书话』专访赵崎院长

    国学之所以它的重要在于,把我们很多日常的体会或者是经验,通过几千年浓缩成几句话,浓缩成几个道理。这个不是我们这一辈子能够完全体会到的,是老祖宗用了几辈子、几千年的方法把它浓缩起来的。

    83 2021-08-30
  • 赵师著作『三字经·诠解』

    自2010年开始,赵崎老师就身体力行开始译注冠以「经」字的国学启蒙读本『三字经』,第一本著作『三字经·诠解』于2013年春天问世。赵师始终秉持「若能句句知诠解、子史经书一贯通」的宗旨,阐明吾国古代之道德哲理、名物常识、经史诸子,选取与原文有关的历史典故,以白话文形式呈现给读者,从而增加读者对国学文化的兴趣和体悟。

    104 2021-08-30
  • ICS上海外语频道专访赵崎院长(礼仪篇)

    礼仪的形成是为了平衡不同的阶层,比如君臣、父子、师生、夫妻。

    91 2021-10-22

关注公众号查看更多内容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我们将为您提供更多阴阳、禅修、易经、前世的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