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辈子放不下的东西,只有靠自己经历才能过去|赵师面对面问答

 

 

学员:

老师好!我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对于陌生人和自己比较敬重的人,我在说话做事的时候自己就会比较注意,对于别人的付出也会表达感恩。但是对于熟悉的人尤其是家人,自己说话做事就会很随意,有时伤害到对方自己都不知道,尤其是对于家人的付出会习以为常难以升起感恩之心。我知道这样不对,但是每次提醒自己后也就有一两天的好转,之后又恢复原样。请问老师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自己这种状态。

 

 

赵师:

你问的其实不是「请问老师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你问的是:「请问老师有什么办法可以立竿见影地改变」对不对?你想说的是这个。但实际上没有,实际上并没有。任何的改变,实际上都是细水长流,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它没有说一下子的,不会有。这种想法本身,也不是非常的踏实,对不对? 

 

首先,如果自己已经对家人对自己的所做,升起了感恩的心,哪怕这个感恩的心升的很小,或者它很久以后才升起,有比没有好,这是第一。第二,今天我升起十分,明天能升起12分,多一分比少一分好。第三,我这份感恩升起来可以维持两小时,明天可以两个半小时,久一点比少一点好。所以说这样比较才可以。不能说是零和决议:要么我有——立竿见影,要么没有。其实这个世界不存在的。啊,我们有时候有些,特别是那种现代化的教育速成班,搞得我们很多的思维也跟着这样很快速,一定要找捷径——没有。

 

而且我们经常,啊,我们在学佛的人就知道,『楞严经』里面一句话,不怕什么,念起,但怕觉迟。就是不怕你妄念起来,就怕你什么,你觉知到妄念起来的这个觉知迟了。所以说你只要觉知了,而且每一次比前一次要更快、更好、更彻底一点,那么就是进步,而不是说我以后没有妄念了。就像你刚才的那个问题是一样的。不是说以后看到爸爸妈妈,哎呀,整天那个感恩的状态啊,精神饱满,整天感恩,整天磕头、鞠躬、拥抱,那个也不现实,啊。所以说真正的有没有改变,还是要从量变开始。自己看到的可能是量变,但是周边人可能渐渐地就感觉到我们的质变了。这个问题OK。

 

 

学员:

老师晚上好!我的问题是,自己一直以来有洁癖。喜欢整整齐齐。尤其桌面不太喜欢乱放东西。不喜欢杂乱。自己这样就要求身边的人也这样,东西哪里拿的要放回哪里。小孩子玩具玩过就要收起来。自己有时下班回家很累的时候,看到家里杂乱就会心情不好,会很生气。然后即使很累了,也要把家弄干净才肯去睡觉。但是干的时候心里是很不舒服的。这是病,该怎么治?

 

赵师:

我刚才看前半段,我还在想:欸,这不是病啊?一看后面一句:哦,原来你在做你自己喜欢做的的时候,心里不舒服,欸,那的确是个病。

 

所以很多人讲,哎呀,这个人爱干净、不爱干净,或者这个人爱脏、不爱脏。实际上这个本身都不是一个病。但是,如果你真的认为你想要把一个东西变成什么样,但那个过程中你很痛苦,那的确是有问题的。能理解我意思吧?就是说你可以过一种比较散漫的生活。但是其实这个散漫的生活,你到底舒服吗?如果你不舒服你还在坚持,那一定,实际上,我们的性格上或心理上,当时是有些缺陷的。可能是外境,也可能是内境。反过来说也是一样,如果我们喜欢干净,但是我们在追求干净的过程中,我们在整理的时候我们很痛苦,而不是在整理的时候其实很愉悦,这个可能是一个问题。所以说,如果说到最后那一句的话,那可能是个问题,啊。

 

那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如果真的把家里弄干净了,我相信这个结果出来的时候自己应该是开心的。但是做的时候,为什么不高兴?不高兴可能来自于两点。如果是外因,那还好一点。比如说这个不高兴是因为:你看,为什么都要我弄?这人为什么不弄?那个人为什么不弄?孩子弄脏的东西,他为什么不收拾?老公弄乱的东西,他为什么不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其实这个改起来还简单一点。那如果是后面一种,其实我们都不知不觉不知道,或者说我们很肯定,这不是由于我们的比较心的外境。就比方说:为什么我做了,这个人没做,就是在理的时候,我就是不开心,就是不开心,那这种可能性实际上我觉得也是比较小的,对吧。我们要区分这个,再来谈怎么治的问题,好不好。你可以现在就回答一下。

 

学员:

是第一种。就是觉得自己这么累了,为什么身边的人可以忍受杂乱?

 

所以呀,我就知道应该是第一种嘛,对吧。因为第二种,这个可能性,它就是一种,那第二种的话,它就是一种,真的是一种,可能是一种,我们需要去接受治疗的一种病症。第一种的话,这个很正常,是一种情绪没有宣泄好。宣泄在这个东西上,就比如说其实你对你老公的不满意,你宣泄在这个杯子上或者这一堆乱放的书上面了。对于小孩子的不乖,你把这个情绪宣泄在他的玩具上面了,这个就是这样,啊。

 

所以这个问题就不再于说你讨厌你自己洁癖了,对不对?这个问题就变了。就变成什么了,变成不要去迁怒,就这件事情把这件事情给说清楚。所以说很多我们,基本上参加过面对面的人,很多人都知道,基本上我们的口号叫什么,叫「知你所想,答非所问」。为什么叫答非所问?因为大家自己都不知道问出来的问题背后到底想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反正可能你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刚才说的,啊,不要迁怒。那件事情就说那件事情,比如说礼,比如说收拾东西。几次不行继续说,啊,因为总之,因为你不是说想让大家变得更脏,而是更干净。干净比起脏来说,的确是人的一种,也不是人,都是高等动物的本能。

 

比如说我们可能意味着说,哎呀,好像只有人有,动物都很脏。不是,动物不是脏,他们没有这样的自然条件,每天能够这样,把自己料理得很干净。而且就算是基本的那种哺乳动物的话,他们也是洗澡的,只是不在水里面,每天还要拿他们的舌头去舔自己的毛发。而且有些动物的话,它是,它的干净,不是我们能想象的。包括我们有时候说猪,不干净,不是这样。猪其实相当,很干净的。如果它有这个可能的话,他不是喜欢在粪堆里,他只是喜欢在泥地里。因为它的汗腺不允许,它没有很多的散热源,所以说它需要有一个凉爽的泥地什么的。狗也是,哎呀,就是滴这个哈喇子,不是它愿意,它也是为了散热用的。所以你去看,基本上仔细地观察一下动物,包括昆虫,它们都有这种清洁的习惯的,那何况是人呢,所以这个习惯是对的,坚持。

 

好了,那个,这个问题也OK啊。今天因为加进来不少人,一下子我把有些速度提快了。但是大家在要表达自己观点或者有感受互相聊天的时候还是依旧啊,不要影响到大家在享受这个过程中的那种感觉,好不好,大家就随意啊。

 

 

非学员(儒儒):老师好,请问,婚姻里没有爱,是道德的吗?

 

 

没事啊,大家可以问啊。然后大家在问的时候,我先把那个非学员的那个问题给解决一下。就是关于,啊,在婚姻中没有爱情,是不是道德的,是吧。首先婚姻是法律关系,爱情这个东西可能是我们精神层面的问题,所以它俩都和道德没关系,这个问题本身不存在的。

 

 

那么我相信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能更多的说的是一种感受。就是说如果婚姻平淡了,那么这样存续下去是不是对的?或者说婚姻平淡了,我是不要选择去改变,做出突破,做出改变在生活中,对吧?其实你想问的是这个。

 

 

那么首先从生理结构上来说,当初大家觉得新鲜,走到一起。我一直跟大家讲过的,所谓的演员也好啊,激情也好啊,一个多巴胺,一个肾上腺激素。但是随着时光的过去和大家之间,这种性格的了解啊,然后身上的这种,身上的这种啊,原子啊分子啊交换啊,包括那些我们说,一些就是,所有的这些方面,方方面面的熟悉,导致了最后,我们见到彼此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没有了以前的那种喜悦或者激情。因为我们不可能老是看到这个人,看到一张熟悉的脸的时候,我们产生多巴胺,让我们觉得愉悦,这是非常难的。那么,所以100个婚姻里面,100个到最后都会变成一种所谓的亲情的状态。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们不能够很好地去适应这种感受,我们还是想要有很多的新鲜感,那这个婚姻还应不应该存续?这个问题也不是今天这个某一个人问的,基本上在我这边每个月来的心理疏导的人,可以这样说吧,反正十个人里面基本上八个人都在聊这个问题的,因为这是大家共同碰到的问题,这不是一个。所以说这个问题就在于说,大家要去自己考量一下,是我们要为了追求那些新鲜的、那些一直在改变的生活,而放弃一个已经或者平稳的固化了的生活,还是说我为了保证一个平稳的固化的生活去拒绝很多改变的可能性,这个都是自己放在面前的选择。

 

 

所以刚刚说到那些选择的时候,在那个之前我就说了,婚姻本身不要提道德,它是一个法律约束。爱情本身也和道德没关系。那说的好听点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但后来我也补充了,更多的可能是一种生理层面的,可能只是一些激素的作用。所以说到底,到底我们是看中了哪一种?如果我们自己知道,我们看重的到底是哪一个的话。那我们就可以好好的退出说,我接下去可能做一些什么改变。但是在做那些改变的时候,一定会碰到生活上的问题、社会上的问题、亲戚朋友的问题,大家的目光的问题,那这是肯定的。你但凡做改变都会这样的,就比方说你从单身到结婚,大家也都是看着你改变的,如果有人从结婚到了单身又回到单身也是改变。

 

 

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要去用道德也好,什么也好去说他。那在这方面,我们的中国的一般意义上的文化是不够的,因为我们中国的很多文化是家常里短的文化,这个不得不说的啊。但是在西方的话,在这一块上就比较的,我们说以人为本的,那这是这样。现在其实啊,亚洲也是啊。但只是我们中国可能还是有点,说到这一块的时候,大家其实没有很好地正面地去面对自己的心所发出的这种,需求。总而言之呢,就是,在这种真正的,如果我们要说就感情来说感情的话,那我们就感情来说感情,就不要去包裹那些,道德也好啊,什么也好。既不要用自己的道德去绑别人,也不要太受到别人无关紧要的那些道德***(问老师省略了什么话)。

 

 

这个是双面的,明白吗?我再说一遍,既然我们说到的是一种感情,说到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那么它迎来的改变一定会改变自己的感受和别人的感受的,那么记住,既不要让别人的道德评判来绑架你,也不要用自己的道德评判去绑架别人。这样的话在生活中会得到很多的自由。而这种自由有了以后,我们就更能够,顺利地去做出这种抉择。就我刚才说的,如果你认清楚刚刚那个几项,到底追求的是哪一项,那么自己就能做清楚那样的选择了,好不好,这个问题是对于基本上群里可能所有人说的,因为基本上十个人里面八九个人会问到这个的啊,OK。

 

 

很多的事情,我们如果没有放下,没有真正地放下,强压着,这就是我们心密经常讲的石头压草。总有一天这块大石头被下面的草疯长以后,顶起来。那时候更可怕,这辈子放不下的东西,不可能靠强压能够压下去的,只有靠自己经历才能过去的。这句话最后作为结束语送给大家好不好。

  • 参佛二要

    参习佛法者,有二要须明了,方始承佛经之真意,而不为相碍。一者,凡所言法,皆为应对,毋生定法之执。二者,凡所言法,皆需媒介,毋为名相所碍。以上二者,只缘时过而境迁。故今人参佛,不可不慎!

    0 2021-07-07
  • 打七拾遗——坐上是磨刀,坐下方用刀

    心密的打七,不同于佛七和禅七,心七要彻夜持咒结印,为得深入禅定,而克期取证。细说来,七日内,前六日需要在坐上12小时,期间两次下坐行日常方便,第七日则需要上座18小时,所以若行者平日不能真修实练,心七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0 2021-07-07
  • 2015年赵崎院长访谈( 上 )

    Q1: 赵老师好,很多学员对您的个人背景感觉非常好奇,都知道您自幼寻师访道,修习禅法和内家拳。上网一查,才发现您还有心理学和法、商的学历背景,那这些背景与您现在发愿创办国学书院,有何关联吗?
    赵师:首先,无论是儒、释、道哪一家,作为一个修行之人,不能只重理说而不经实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寻师访道,更需自修自悟。其次,自修自悟,不能住名相。无论是世间法还是出世法,要不起分别,随缘修持。当小溪归入大海,因缘具足时,也就有了如今的「正心斋国学书院」(现「赵师汉学书院」)。

    57 2021-08-30
  • 2015年赵崎院长访谈( 下 )

    Q1:赵老师,您的第一本专著是三联书店出版的『三字经诠解』,在大陆引起了很大反响,并且还得到了台湾佛教团体的协助在海外进行出版,为什么您会选择诠解『三字经』这本启蒙读物来作为您的第一本书呢?
    赵师:在我很小的时候一次生病卧床,我母亲给我带了一套带拼音的插画版『三字经』,虽然当时很多内容都看不懂,但却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记忆。直到几年前一次机缘我又重新翻看这本书,才发现真是如获至宝,难怪古人尊其为「袖里通鉴纲目」,的确名副其实。而在那以前我和很多人一样,一直以为『三字经』只是几句「人之初,性本善」的少儿口头禅。

    71 2021-08-30
  • 思路不清是妄念造成的,心量是被委屈撑大的 | 赵师面对面问答

    2021年第二期 赵师面对面Online问答内容

    42 2021-09-03
  • 把我们的专业度提高起来,这样的话做事情才稳|赵师面对面问答

    2020年第三期 赵师Online面对面问答

    52 2021-09-05

推荐阅读

关注公众号看更多内容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我们为你提供更多内容,随时随地阅读。